当西安欧亚学院迎来三十周年校庆,夜空被星辉点亮的那一刻,你是否仍听见心跳的回响?黑暗中,无人机群骤然腾起,欧亚钟、春山里、“30”等光影图腾依次铺展,最终定格成“做平凡世界的一束光”——只一瞬,全场沸腾。这场“夜空魔术”的幕后,Xdea青年社区的志愿者们早已把汗水写进天幕。今天,我们把镜头倒转,看微光如何汇聚成银河。
【毫米级布阵】地面差1厘米,天空偏3米


“别小看摆飞机,这可是毫米级的活!”测绘组的志愿者蹲成一排,卷尺拉得噼啪作响。他们把80米×15米的草坪切成棋盘格,每格误差≤2厘米;飞机脚尖必须压线,像士兵站队列。夜幕降临前,名单再对三遍,螺旋桨再掰一遍——只要有一架“站”歪,天上就会多出一颗乱跑的星。
【一键起幕】666架光点同时离地,欧亚钟准时在银河报时


无人机呼啸升空,“欧亚30岁生日快乐”“做平凡世界的一束光”在夜幕里次第点燃——掌声如潮,灯海如昼。无人看见,人群里那抹悄悄扬起的嘴角:他们和光同尘,却把自己留在暗处。几分钟的绚烂,是Xdea青年社区把青春摁进每一帧像素,替母校守岁,也替所有人守住仰望的亮度。
【暗处守光】观众看不见他们,他们却替所有人把夜空点亮


欧亚教给我们的“利他”,从来不是横幅上的口号,而是把“友善”拆成一个个可触可感的动作:弯腰、搬箱、对频、守电……演出开始,他们背对舞台;夜空点亮,他们抬头只看自己布下的光。志愿者笑说:“没在台前看成节目,却拿到独家彩蛋——整片星空都是我的成绩单,这堂课,教室装不下。”
【青春续场】30年不是终点,是下一束光的起跑线

当最后一架无人机落地,属于他们的“演出”才真正开始:把毫米级坐标写进迎新地图,把通宵守电的耐力带进学业帮扶,把“背对舞台”的默契延续到每一场学术论坛。Xdea志愿者把夜空收进背包,让那束光继续在日常里亮——照同学的路,也照自己往下的航程。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新的里程,脚步仍铿锵。
愿欧亚的明天,像那晚的无人机——一飞冲天,光芒万丈;
愿每一届欧亚青年,都把“利他”揣进口袋,把“璀璨”写进日常;
下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原地不动,星光自会赴约!
供稿 | Xdea青年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