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G TALK 丨 一起“拼”下午茶吗?
2020-11-19

下午茶文化

下午茶文化的起源追溯于17世纪的英国贵族,当时的英国午餐较为简便,丰盛晚餐则在晚上八点才开始,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英国贵族习惯喝点茶、吃些点心。贝德福德第七伯爵的夫人安娜玛利亚在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总感觉意兴阑珊,叫来三五好友一块品茶,慢慢地就在贵族圈子里形成了下午茶文化。我们曾听到电视剧里会将下午茶叫做“high tea”,其实这个别称是不准确的。下午茶(afternoon tea)又称为低茶,因为品茶时人们都会坐在低矮的沙发上,茶具点心也会放在较矮的桌子上,所以low tea才是下午茶的正解。

在饥肠辘辘的下午时分,吃主食显得太饱腹,而距离晚餐却还有几小时,品一个下午茶成为了解决饥饿的午间首选。而在各国下午茶文化中,也各有不同。

印度下午茶

在印度,下午茶饮品的首选是香味浓郁的奶茶(milky tea)。传统的印度奶茶往往需要加入多种香料一起煮就,因此底茶通选用味道较浓郁的红茶(black tea)。与欧洲甜咸点心搭配的传统不同,印度下午茶的茶点以咸点为主,加入多种香辛料并使用重油的烹饪方式也是其特色之一。发面油饼配以油炸蔬菜、咖喱饺子甚至田都里烤鸡(roast chicken),都是印度人喜爱的下午茶点。

日式下午茶

日本人饮茶的历史可追溯到9世纪前后的平安时代,那时茶叶经由遣唐使传入日本。在传入初期,茶叶仅限于皇宫贵族阶层使用,并未进入一般民众的生活。进入镰仓时代,日本临济宗的创始人荣西除了将佛教教义与日本文化结合,促进日本佛教发展之外,还对南宋时期的中国点茶法做了详细考察,并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

室町时代的茶人村田珠光最早提出「茶道」的说法,到安土桃山时代(约16世纪),著名的茶道宗师千利休成为茶道的集大成者,被日本人奉为茶圣。他强调茶室空间和茶具的和谐与主客同心的理念,认为仪式是为了让客人感知心意,还将茶道精神总结为「和、敬、清、寂」四字。进入江户时代,日本现代绿茶出现,饮茶风俗从上流社会向庶民阶层普及。

日本人在家招待客人奉茶时,往往会注意这些动作:一、端茶时托盘略微偏离身体正面,茶碗和茶托分开摆放;二、茶饮放在右侧,茶点放在左侧;三、将茶碗有图案的一侧对向客人。

和果子的历史和日本茶的发展关系密切。最早人们用水果配茶,后来,遣唐使带来以米粉、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的唐果子,茶道在日本盛行后,西方殖民者传入以金平糖、长崎蛋糕为代表的南蛮果子。

16世纪中叶的江户时代,砂糖从欧洲传入日本,丰富了和果子的种类。按制作方法对和果子进行划分,可分为蒸果子(即生果子)、烧果子、半生果子和干果子。依据场合则可分为正式和家常两类。茶会中使用的和果子需根据应季的主题设计,制作更为精致;而家庭中较多食用的和果子类型是保存时间较长的仙贝和主要用米粉制成的「朝生果子」,后者于当天早晨制作且新鲜度只能维持一天。

和果子起初作为茶食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令性和艺术感。如樱饼、柏饼都用树叶包覆,一则树叶能够体现季节感,带有天然清香,二则防止用手直接接触食物而让人觉得不礼貌。

和果子是以手抵心的食物载体,由匠人手作保证果子精确的质感,又传至茶客,使其在手掌中就能领略四季风物。所以在食用和果子前端详外表,也是回报主人心意的礼节。

日本人的下午茶生活不仅有日式煎茶搭配和果子,也有西式的咖啡小食。咖啡最早由荷兰人引进日本,进入明治时代后,日本的社会生活中融合了更多西方元素,咖啡也逐渐普及开来。

意式下午茶

相较茶叶,意大利人更愿意选择咖啡,哪怕是下午茶时间也一样。来一杯意式浓缩或卡布奇诺(Cappuccino),无论是搭配橄榄(olive)、里科塔奶酪(cheese)和意大利香肠(sausages)等气味浓郁的咸点,还是提拉米苏(tiramisu)

、杏仁脆饼(almond cracker)等意式甜点,都足够意大利人度过一段悠闲惬意的午后时光。

德式下午茶

在德国,下午茶通常被称为kaffee und kuchen,意为「咖啡和蛋糕」。如果你把德国人当作严肃刻板的代名词,那么德式下午茶的「甜蜜」程度,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虽然德式下午茶中的甜点并没有传统的固定搭配,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会使用大量的奶油(cream)、黄油(butter)和糖(sugar)。

每到下午4点钟,德国人会与朋友、家人聚在一起,一边分享下午茶,一边聊起八卦新闻。这也是为什么德式下午茶还有另一个名字——kaffeeklatsch,意为「边喝咖啡边聊天」。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