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新闻 > 全部新闻 > 正文

新闻

全部新闻

强化社团育人功能,激发青年成长动力——我校成功举办学生社团发展论坛

来源:共青团西安欧亚学院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10-14

三十年,是一段时间的跨度,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延续与生长。欧亚的故事,从未被局限——它始终流动于课堂与社区、社团之间,在师生共育的实践中,在校友与雇主的联结中,持续生发。

它见证一个学生如何在热爱中生长,如何在连接中成熟。而每一个社团的故事,都是这所学校“三十年青春”的延长线。


从社团出发,探寻社团育人路径


10月11日上午,西安欧亚学院学生社团发展论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正式启幕。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师生代表,以及校友与企业雇主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社团育人”的现实路径与未来方向。



出席论坛的嘉宾有:
西安欧亚学院学生发展处处长、团委书记董杨老师;
校团委副书记李艳老师;
西安交通大学博雅曲艺社社长张家铭同学;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服务协会社长嘉央草同学;
西安欧亚学院2000级校友陆黄飞先生;
西安欧亚学院2017级校友、易点天下集团代表杜良山先生;
以及8所兄弟院校代表、各青年社区团委书记、分院社团负责老师、社团指导老师与社团学生代表。


从“社团”看见青年生长

论坛伊始,学生发展处处长、校团委书记董杨老师致开幕辞。



董老师在致辞中指出,学生社团从来不仅是兴趣的集合体,更是青年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社会、形成组织力的真实场域。七十多个社团与校、院、社区团学组织共同构成了欧亚充满温度的校园生态——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化体育、创新创业、志愿公益……每一个社团都是青年探索与实践的舞台,是ESC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最生动的体现。随后,李艳老师带来《西安欧亚学院社团育人报告》。




她回顾了欧亚社团多年来从“兴趣驱动”到“育人场域”的演变历程,指出社团不仅是学生自我表达的舞台,更是青年生成能力、实现社会联结的重要通道。




她在报告中提到,欧亚的社团建设始终根植于“三通道育人”体系之中,与ESC教育理念同频共振,在“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逻辑下,社团已成为链接课堂与社会的重要桥梁。

论坛上发布了《西安欧亚学院学生社团清单(2025版)》。这份清单,不仅是一份社团名录,更是一幅关于“欧亚青年生活”的全景图。


它呈现了70余个学生社团的分布与特色,涵盖思想政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体育竞技与志愿公益等板块,构建出一个多元、开放、充满创造力的社团生态。


从校园到社会的“教育闭环”



在高校经验交流环节中,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张家铭同学以交大社团运营管理体系为例,详细介绍了学校在社团资源配置、组织架构优化、社团干部培养及品牌项目孵化等方面的创新做法。



他在报告中提到,社团的真正活力源于“共创共治”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社团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从而形成内生动力与持续成长的循环。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服务协会的嘉央草同学讲述了团队如何将社团活动融入城市文化服务;



西安欧亚学院钱多多投资理财俱乐部代表李思卓,则展示了社团如何结合商科特色,将理财教育变成一种公共服务与学习体验。


这些经验的汇聚,不仅是高校之间的良性对话,更是一场关于青年成长方式的深度思辨。社团不仅是兴趣的载体,更是大学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ESC教育理念中,将热爱转化为能力、将行动转化为价值的关键通道。

随后,2000级校友陆黄飞回望了自己在欧亚社团的经历,从校园舞台到职业创业,讲述了“热爱”如何成为他持续的驱动力。



来自易点天下集团的杜良山先生,则从雇主视角带来“从社团到职场”的主题分享:“在社团中展现的协作力、责任感与执行力,是雇主最看重的素质。社团不是附属品,而是学生能力生成的真实场域。”



从主论坛到分论坛,社团育人的再深化


下午,论坛进入各青年社区分论坛环节。

以青年成长的相关能力为逻辑主线,设置责任力、创新力、文化力、协作力、实践力、凝聚力六大分论坛。


在这里,来自不同学院与社区的学生代表与社团指导教师展开深入讨论:
如何通过社团项目强化青年责任意识?
如何在文化传播中体现创新表达?
如何让社团成为激发团队协作与社会参与的能量场?
每一场分论坛,既是经验交流,也是育人理念的再生发。
社团不再只是活动组织者,而是学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单元。

从“学生主导”到“教育共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社团发展论坛的策划与执行,全部由学生团队独立主导完成。从议程设计到嘉宾联络,从视觉形象到现场运营,处处体现出欧亚青年在真实情境中展现出的组织力与创造力。论坛并非一场“被安排”的活动,而是一场由学生自发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实践。



学生们以项目制的方式完成整个流程,不仅锻炼了统筹、沟通与执行能力,更在不断的协作与反思中理解了“社团育人”的真正内涵。正是欧亚“三通道育人体系”在社团场景中的鲜活体现:通过组织经验培养社会人,通过协作精神塑造组织人,通过专业探索迈向专业人。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ESC教育理念的生动表达:以雇主为导向,锻造真实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内在动力。正如论坛所倡导的那样——“强化社团育人功能,激发青年成长动力”,在欧亚,学生不是活动的参与者,而是教育生态的共同创造者。他们在一次次策划与执行中,成为了那个“做平凡世界的一束光”的青年。
 

三十年是一段时光,更是一种生长方式

 

论坛结束后,嘉宾们参观了校园文化空间——南客厅、春山里、北E教学楼、校史馆与设计博物馆。

在这些“可居、可学、可思考”的场域中,他们看到了欧亚教育理念的物理化呈现。


三十年光影流转,千万次热爱发生。
从一个个社团开始,欧亚青年正在用行动诠释:
学习不止于课堂,成长不止于个体,教育不止于一时。
未来,欧亚社团将继续以“热爱、自信、协作、利他”为共享价值观,以ESC教育理念为方向,在三通道协同育人的实践中,让每一位青年都能在社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成为平凡世界里,那一束温柔而坚定的光。


(共青团西安欧亚学院委员会 供稿)


您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最新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