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教育变革的深水区,如何打破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真实需求之间的“壁垒”?学院坚持以“雇主导向,学生中心”为核心理念,与西安数字怪兽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校企联动,更是一场关于育人模式、教育生态的深层探索。本篇将带您深入解读这场变革背后的理念、路径与长远价值。
校企签约:建立教育与社会的链接
在数字创意产业浪潮奔涌的时代,动画产业作为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领域之一,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学生能否与行业前沿无缝对接?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否转化为驱动产业发展的真实力量?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职业教育学院给出了坚定回答——以“雇主导向”锚定人才培养的“方向标”,以“学生中心”夯实教育过程的“压舱石”。2025年,该学院与西北地区唯一参与《哪吒2》后期制作的领军企业——西安数字怪兽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与系统性验证。

2025年5月14日签约仪式
理念深化:从“单向输出”到“双向赋能”的育人生态重构
传统的校企合作,易陷入“学校热、企业冷”或简单“实习基地”的窠臼。我院推行的“ESC”理念,其深层意义在于重构了一种共生的、双向赋能的育人新生态。
雇主导向:不仅是“用人需求”,更是“战略前瞻”。
“雇主导向”绝非短视地迎合企业的即时岗位需求。其深层内涵在于,将产业最新的技术动态、项目流程、管理理念和人才标准,前瞻性地内化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 与数字怪兽的合作,正是看中了其作为区域行业龙头、参与顶级项目的战略价值。这意味着,学生所接触的,不是过时的案例,而是正在发生的行业前沿。企业专家带来的“动画行业职业大讲堂”,分享的是《哪吒2》等一线项目的实战经验与艺术追求,这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行业视野与职业精神的塑造,让学生“所见即所得,所学即所用”。
学生中心:不仅是“被动参与”,更是“主动建构”。
“学生中心”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成长规律和职业发展诉求。合作中的所有活动设计,都旨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从“企业走访参观”的新奇感与认同感建立,到“高级动画制作训练营”的高强度、沉浸式技能淬炼,再到“暑期集中实习”的真刀真枪项目历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实践-内化”过程。55名同学获得的不仅是校企联合颁发的研修证书,更是在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中,通过解决复杂问题而建构起的综合能力与自信。他们的学习,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能力的主动建构者”。



学生走访参观数字怪兽企业
路径创新:构建“四维一体”的深度协同育人模式
与数字怪兽科技的合作,系统性地构建了“课程-讲堂-工坊-实习”四维一体的深度协同育人模式,将ESC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一维:课程内容共生——注入行业“新血液”
合作超越了活动层面,正向教学内核渗透。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教师正共同组建课程组,围绕行业最新标准,对《动画设计》《虚幻引擎》《影视后期特效》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案例库进行重构。未来,来自《哪吒2》等顶级项目的部分技术难点和艺术解决方案,将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性、挑战性项目,让日常教学始终焕发产业活力。


第二维:行业讲堂引领——树立职业“新坐标”
“动画行业职业大讲堂”并非孤立的讲座,而是嵌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行业认知课程体系”。企业高管、技术总监、艺术总监从不同维度描绘产业全景图与人才能力矩阵,帮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树立清晰的职业发展“坐标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何而学”的动力问题。
第三维:实战工坊淬炼——打造技能“加速器”
为期3天的“高级动画制作训练营”是本次合作的一大亮点。它模拟企业真实项目流程,采用“项目制”学习模式。企业导师带队,学生在高强度、团队化的环境中,攻克具体的技术难题。这不仅是技能的“速成”,更是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精神和抗压能力的综合锤炼。这张由校企双方共同认证的证书,成为学生能力的有力证明。


第四维:校内项目实习——创新“不出校门”的实战体验
为最大化实习效益、降低实践成本,我们与数字怪兽公司共同创新实习模式,将真实的商业项目、标准的企业流程引入校园,开展了暑期校内集中实习。企业提供正在推进的商业项目模块、全套标准化的制作规范与管理工具,并派驻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入驻校园,与校内导师组成“双导师”团队。学生们无需走出校门,即在最熟悉的环境中,体验了完全企业化的项目氛围,从任务分解、团队协作、质量评审到最终交付,完整经历了动画制作的全流程。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实习的深度与强度,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在真实的项目压力下进行融合、应用与升华,实现了“校内实习=企业实战”的育人效果。
成效与展望:育人成果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彰显
学生获得感实现“质”的飞跃。参与学生的反馈是最佳的证明。2023级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刘津逍表示:“在训练营里,三天学的、练的,比过去一个学期自己摸索的还要多、还要深。企业导师一句话的点拨,常常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这种“顿悟”和“成就感”,正是教育价值最直接的体现。
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于彤斌也表示:“这次训练营的学习帮我改掉了误区:以前觉得会用软件就是会做动画,现在才懂,软件只是工具,核心是“理解运动规律、传递动作逻辑”。这段经历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行业实战的认知,未来我会带着“让动作有重量、有逻辑”的初心,在动画领域继续深耕”。
教师团队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合作不仅是学生的福利,也是教师团队发展的契机。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的深度交流,跟踪技术前沿,反哺教学与科研,有效避免了“知识脱节”。这种“教学相长”的机制,为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赋能区域产业,贡献“高校智慧”。高校的使命不仅是培养人才,更在于服务社会。职业教育学院通过为企业输送“即战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直接参与了区域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进程。这种深度融合,使学院成为区域文化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中的重要一环,彰显了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未来展望:深化产教融合,参与区域生态,创新微专业培养
与西安数字怪兽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合作,是职业教育学院践行“ESC”育人理念的一个里程碑。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致力于打造更紧密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并积极参与和助推陕西区域动漫产业生态的构建,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共建影视创意动画特效微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化:计划与企业共同规划与建设“影视创意动画特效”微专业,将合作从活动层面升级至课程体系层面。该微专业将深度融合数字怪兽公司的顶尖项目经验与技术规范,打造一系列短学时、高强度、聚焦前沿技术的模块化课程。学生可通过灵活修读,系统掌握从创意构思到特效制作的全链条核心技能,极大提升在高质量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共享资源平台,辐射区域高校:建设面向区域的共享型实训基地与课程资源库,将合作成果惠及更多师生,并逐步向区域高校辐射。
积极参与生态构建,形成集聚效应:主动对接省、市文化产业规划,通过联合举办行业论坛、校企合作成果展、学生原创作品大赛等活动,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项目资源汇聚,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繁荣陕西动漫产业生态贡献“高校智慧”与“高校力量”。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最好的育人,是让学生在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职业教育学院认为,唯有坚持“雇主导向,学生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职业教育学院杨晨靖、常新宇 供稿/ST视角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