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基层党建

铸魂启思 | 人文教育学院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决赛展现新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5

9月10日,适逢第41个教师节,人文教育学院第二届“启思”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决赛在北E206教室落幕。历经初赛激烈角逐,学院四组青年教师带着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参加决赛。他们通过精彩的项目式教学带领学生内化知识点,通过生动的案例式教学深入浅出地解读枯燥理论,更以身体参与和感官打开的方式体验感知艺术之美。比赛生动展现了人文教育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现场的专家评委一致认为,青年教师们展现了扎实的教学能力和认真勤恳的教学态度。


比赛海报


比赛一开始,院长助理张冉昕副教授向全体教师介绍了本次比赛的背景。本次比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落实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做好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工作做好备的同时,通过比赛强化师德师风铸魂启思,持续提升人文教育学院教育教学质量。


6640

院长助理张冉昕副教授介绍比赛背景


本届教学比赛决赛荣幸地邀请到了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陕西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姚聪莉教授,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首席专家、儿童心理学家、审辩式阅读教育专家李文玲教授,西安欧亚学院副教授、高级教学设计师、陕西省2024年度五一巾帼标兵、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写作与表达》负责人卢卓元教授担任此次比赛评委,学校及学院相关领导出席观摩此次比赛。


DA2E

评委姚聪莉教授


B9DA

评委李文玲教授


C908

评委卢卓元教授


同时,本次教学比赛邀请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参会观摩,为了支持全体教师通过比赛观摩开展教学反思和教学研讨,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特别邀请学院教育学专业Alexey博士针对四门优秀参赛课程的特点,以“Schön 的反思循环”理论,结合优秀课程的要素,设计了“教师之眼:打磨我们的课堂实践教学”的教学研讨工作坊活动。Schön 的反思循环理论强调教师在行动中和行动后不断反思,从而让教学形成持续改进的过程。以此为基础,Alexey博士设计了课程观摩记录表,请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观察,自由地使用这些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并在之后的工作坊交流中分享自己的看法。继本次教学比赛之后,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将于9月12日周五下午,组织老师们继续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深入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研讨。


7248

Alexey博士介绍观摩任务及教学研讨工作坊活动内容


6BB2

课程观摩记录表


比赛于下午两点正式开始,来自学前教育教研室的李瑶老师带来的课程选自《五大领域课程教学Ⅰ》,课程围绕“学前儿童辩论活动”主题展开,通过带领学生切身参与辩论的方式导入课程内容,进一步带领学生分析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辩论活动的组织与引导,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课堂。李瑶老师还采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课堂反思321的模式,即时让学生反馈三点收获、两点建议、一点疑惑,在学习论坛上实时发布,更精准地捕获学生们的心声。


2B504

李瑶老师的《五大领域课程教学Ⅰ》课堂教学展示


英语教研室的薛雯、杨欢、郑分教师团队带领学生穿越历史,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思考我国不同时期选拔人才的形式、机构、考核标准、典型人物案例、制度形成及变革的原因等,同时展望未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公平与效率、标准化与多元化平衡的基础上,思考AI时代教育内容和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趋势,并设计2035年的高考模型。为我们呈现了一堂中西方文化视角交融的《中国文化概要》课程。


2662B

薛雯、杨欢、郑分老师团队的《中国文化概要》课堂教学展示


学前教育教研室的李洋老师带来的课程是《音乐基础Ⅰ》,课程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进行设计,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体验式学习的授课模式,开展主题音乐教学活动,强调“艺术,让人成为人。”课程通过动作、语言、歌唱、乐器等综合性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与表达,不断地感受音乐中的自我,发展内在音乐听觉与审美反应能力。通过聆听、体验,带领学生用身体感受音乐中的自由与束缚。在场师生无不沉浸在舒缓美妙的音乐中,在轻柔舞动的舞动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在具身化的参与中获得音乐学习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


2317E

李洋老师的《音乐基础Ⅰ》课堂教学展示


心理学教研室的谌鹏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理论课《心理学史》,谌老师分析了学生的基本学情,针对缺乏知识点整合、对历史类学习缺乏兴趣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等问题,以项目式学习为基本教学和学习方式,带领学生深化对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和认识。课程内容围绕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展开,在导入环节,以三幅代表性的文化图像,让学生思考对应的心理学流派,引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随后自然引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理论讲解之后,谌老师给出小组讨论话题:运用需要层次理论,解读《礼记》中的“大同社会”,最后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需要层次地图”。课程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理解和深化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2D3DD

谌鹏飞老师的《心理学史》课堂教学展示


在点评环节,评委老师们以专业和独到的视角对此次教学比赛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专家们对李瑶老师的课堂教学亲和力,对薛雯、杨欢、郑分教师团队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创新点,李洋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以及谌鹏飞老师的专业基本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对本次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专家们感到耳目一新,尤其是对老师们课堂内容的深度、语言表达的放松程度、亲和力等方面都给予了肯定。同时,三位专家针对科学的学情分析应当如何开展、如何在教学中以支架来支持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教学形式的创新如何充分支持教学重难点效果的达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解答。最后,专家们一致表示,教学中两性一度的问题,尤其是高阶性和挑战度,是课程教学始终需要发展和提升的方向。


1036B

评委点评


最后,院长助理张冉昕副教授对三位评委细致而专业地点评给予了感谢,对四组选手的精彩表现给予高度的肯定,并公布了本次比赛的结果:


特等奖 谌鹏飞


一等奖 李瑶


二等奖 李洋


二等奖 薛雯、杨欢、郑分


获奖教师感言:


5EFC


谌鹏飞:这次比赛给了我一个磨炼教学技能,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会。在与同行的切磋交流中,我们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这是开展教学反思的契机,也是促进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契机。对我个人而言,教一门课就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需要探究学科发展理路,在这门课的“责任田”里深耕并尝试拓展它的边界。但我们并不孤单,我们会和学生们相识并展开交流,也和同行一起砥砺前行,这是作为教师的福气。我一直相信,“幸福就是折腾”,有折腾就会有创新,有创新就会有进步。与大家共勉!


629E


李瑶:感谢组委会和评委老师的悉心指导,这次教学大赛让我深刻体会到“以赛促教”的真正价值。在一次次打磨课件、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站稳讲台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系统的教学思维。专家们的精准点评让我明白,好的课堂要将知识点有机融合,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感谢我的学生们,你们的积极参与和精彩表现是我最大的动力。在AI时代,教师更要持续精进,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引导学生成长。我将带着这份收获,从上好一节课开始,继续深耕教学,保持热爱,努力成为一名更好的教育工作者。


9FC4


薛雯、杨欢、郑分团队:参加本次教学比赛。我们《中国文化概要》团队自始至终都秉持着严肃认真和开放学习的心态。我们既希望要求自己在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用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式,让这门课程真的为学生的认知提升服务。同时,我们也深知教学比赛是难得的同行交流的过程。我们希望在参赛过程中,学习其他专业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值得高兴的是,关于以上两点,我们皆有收获。


尽管比赛结束了,但对于本次比赛课程中所展示的优秀创新点、需要提升的不足之处,都将成为未来老师们进一步研讨学习的话题。Alexey博士将带领老师们带着本次比赛观摩学习的记录单,于9月12日下午两点在北D504教室开展教学研讨工作坊,再次进行深度的研讨、反思和学习。未来,老师们会将教学研讨、对课堂持续不断地深度思考,作为人文教育学院日常教研的常态。


师范认证旨在提升师范教育质量,确保培养出优秀的未来教师。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其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有力支撑。就如人文教育学院第二届“启思”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们通过精彩的项目式教学、生动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展现了这一教学理念。而这背后,正是师德师风在引导教师关注学生需求,致力于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理解枯燥理论。若没有高尚的师德,教师难以做到如此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首要目标。


师德师风关乎教师教学能力和态度的持续提升。在比赛中,青年教师们展现出扎实的教学能力和认真勤恳的教学态度,这离不开日常对师德师风的培养。当教师秉持良好的师德,会自觉追求教学水平的进步,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任务,像这些青年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师德师风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未来将走上教师岗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师德师风就是最直观的教材。人文教育学院青年教师以身体参与和感官打开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感知艺术之美,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自身行动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如何成为一名有道德、有责任感的教师。


在师范认证工作背景下,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对于保障师范教育质量,培养出具有高尚师德、扎实教学能力的未来教师,推动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人文教育学院的教学改革与教学提升,永远在路上!


供稿单位:人文教育学院党总支

您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最新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