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同时巩固本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成果,第三青年社区分党委特面向本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红色家书”专题朗诵会活动,引导同学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向优秀共产党员看齐,明确入党目标。本次活动在西A108阶梯教室举办,分党委副书记张爱荣同志和本期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家书是家人和亲友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书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家书史料中,有这样一种可追溯的“红色主线”家书,内容主要以信仰传承为精神载体,其中不仅汇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第三青年社区分党委本次家书朗诵会就以“红色主线”为家书内容脉络,书信主人公遍及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
图一:张鑫同学正在朗诵
张鑫同学朗诵的是《我在死前一分钟都要为无产阶级工作》,这是抗日烈士金方昌同志于1940年12月2日在狱中致胞兄金永昌、金默生所写的一封家书。金方昌同志在敌人的监牢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自知来日无多,于是给两位哥哥写了这封家书,12月3日金方昌同志牺牲,年仅20岁。他在信中告诉哥哥自己被捕的经过,以及虽遭酷刑但没有屈服,仍坚守党的秘密和信仰的情况,并且恳请哥哥能够继续进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坚持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同时也要把弟弟、侄子们培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张鑫同学说,20岁,正是目前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然而金方昌同志已经锻炼成一个坚强的钢铁战士。正如他在给哥哥的信中所言,为了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此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看作工作时间,即使在敌人的监牢里、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即使遭受酷刑,备受折磨,也毫不动摇自己的信仰,与敌人斗争到底。呼吁大家珍惜当下,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
图二:纪浩同学正在朗诵
纪浩同学分享的是《待凯然而归以报父母恩》,这是江苏省淮安市刘老庄抗日八十二烈士之一的李云鹏同志1941年7月4日写给家人的一封家书。82名烈士中,指导员李云鹏是唯一留下家书的人。这封家书虽然只是一封普通的平安家信,但通篇充满了写信人的念家思亲之情。“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全家团聚,以报此恩。”李云鹏写下这封给父母的平安家信,但却成了绝笔信。如今,这封家信信封和李云鹏烈士的证明书,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诉说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见证着他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
图三:杜淼、郝田同学正在朗诵
图四:房佳欣、王雨晴同学正在朗诵
房佳欣、王雨晴同学朗读的是《在党安排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点贡献》,这是孔繁森同志1993年9月20日在医院写给考上大学的女儿孔玲的一封家书。他在信中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诫女儿要学会独立生活、勤俭节约,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且希望女儿“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孔繁森同志时任地委书记,且为了工作日夜操劳重病在身,但仍对女儿严格要求,殷切希望,表现了孔繁森同志的为国家发展建设的无私奉献精神。
图五:肖羽、王理玉、李文静同学正在朗诵
肖羽、王理玉、李文静同学朗诵的是《我既是爸妈的儿女,也是共产党的儿女》,这是年轻的基层干部谢燕2020年1月29日在疫情一线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在信中,她向家人介绍了她负责疫情防控的主要工作,虽然工作艰辛,但她丝毫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表达了她在工作中收获了幸福和感动。她说,“幸福是因为和领导、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病疫,让我明白了忙碌的意义”。她还安慰家人不要担心,她不辛苦也不累,因为她不仅是爸妈的女儿,也是共产党的女儿。
图六:师生正在认真聆听
活动最后分党委副书记张爱荣同志为此次活动做点评总结。她首先肯定了朗读者们倾情投入的态度和精彩的诵读,同时表示,举办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同学们从红色家书中学习并传承红色精神。虽然家书的主人公均来自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不同岗位,但他们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为了国家随时奉献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大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大家应该在这些优秀人物的字里行间中捕捉他们前进的力量,从而坚定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图七:分党委副书记张爱荣同志进行点评
赓续红色历史,凝聚红色力量。一封封感人肺腑的家书,字字句句折射着先进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品读“红色家书”,汲取精神养分,坚定理想信念,把对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无限尊崇与热爱化作实际工作的前进动力,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前途相贯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汇聚青春力量。
第三青年社区分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