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延安精神,2025年11月5日、6日,西安欧亚学院第二青年社区分党委组织师生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两天的“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引导师生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重走奋斗路,感悟峥嵘岁月
11月5日师生到达延安后,首站即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展厅内,通过“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艰苦岁月与伟大创举,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生动诠释着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照片1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随后,全体人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行至宝塔山,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认真聆听宝塔山所见证的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这座巍峨耸立的山峰,不仅是延安这座革命圣地的显著地理标志,更是中国革命历程中一座熠熠生辉的精神灯塔,它犹如一盏明灯,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指引着无数怀揣报国理想的爱国青年,毅然决然地奔赴延安,投身到那场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伟大事业中。

照片2 参观宝塔山
11月5日晚上,中国首部以红色历史为背景的舞台剧《延安保育员》情景教学震撼上演,师生们沉浸在光影交织、情感饱满的演绎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深刻感悟到革命年代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赤诚坚守,以及他们对人民那份深沉而厚重的爱。这场情景教学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久久难以忘怀。

照片3 舞台剧《延安保育员》
汲取信仰力量,传承革命薪火
11月6日,研学活动在红色沃土持续深入开展。师生们先后前往杨家岭革命旧址和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旧址,在旧址的窑洞和文物前驻足停留,聆听现场教学讲解,追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领导抗日战争、指导青年运动的奋斗历程,深刻感悟“党的青年工作扎根人民、永跟党走”的初心与使命。

照片4 赵国华书记与学生亲切交流
在《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信仰与抉择》现场教学后,校党委书记赵国华发表讲话。讲话中,他提及要将延安精神贯彻到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赵国华书记强调,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欧亚学子,大家要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将其转化为推动自己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生活中的挑战时,要有“能吃苦、肯吃苦”的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延安精神,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照片5 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通过珍贵史料与现场讲解,师生们深刻理解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感悟爱国青年突破重重阻碍奔赴延安、在烽火中成长的信仰力量。11月6日13时,带着满腔收获与感悟,师生踏上返程之路,延安之行的红色印记已深深刻入心中。
学生樊瀚琳:延安革命纪念馆,生动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却充满信仰的岁月。从南泥湾大生产的锄头到战士们的家书,从《黄河大合唱》的手稿到窑洞中的油灯,无不体现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这次研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热血和牺牲换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学生董雪萍:宝塔山一站更是意义非凡。登山途中,师生们结伴而行、相互鼓励,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更是在攀登中体悟到了坚持的意义。驻足山间,聆听讲解员的深情讲述,师生们知道了宝塔山建筑工艺的精妙——八角九层、楼阁式塔、壁内折上、下宽上窄;也重温了宝塔山作为革命象征,见证延安时期军民同心、艰苦奋斗的红色故事。当大家并肩伫立,共同仰视这座刺破苍穹的宝塔,青砖黛瓦间尽显庄严,挺拔的身姿承载着百年荣光,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崔月瑶: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师生们在那块镌刻着“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的空地前,共同聆听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故事。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缓缓铺展在眼前,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直击心灵。当听到青年们冲破封锁、坚守信仰,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这座革命圣地时,师生们心潮澎湃、泪光闪烁,深切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随后参观中央大礼堂与先辈旧居,斑驳遗迹诉说着艰苦奋斗的岁月,让师生们对延安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地认知。此次学习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师生们将带着这份感悟与力量,把延安精神融入血脉、刻进灵魂,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学生任子怡:参观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我内心满是震撼与敬佩。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抗大学员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纪念馆中的“树皮”纸,上面书写着他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与对胜利的热切向往,每张纸都凝结着抗大学员们不屈的精神。更令人动容的是,为了躲避迫害,他们以船作为流动的学校,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坚持学习,船行至何处,学校便开设到哪里。这种在逆境中努力生存、积极发展的精神,让我深切领悟到,真正的教育并非取决于环境的好坏,而在于人心是否坚定。此次参观,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历史,更激励着我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遭遇何种挑战,都要始终保持那份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生王绒绒:学校组织赴延安开展研学活动,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延安精神。在革命旧址前,先辈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震撼人心;在历史史料中,我们深刻领会到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此次研学让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今后,我们将把延安精神融入工作实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攻坚克难,以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事业进步凝聚奋进力量,不负先辈嘱托、不负时代使命。
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
此次延安研学,是西安欧亚学院第二青年社区分党委深化党建引领、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师生们通过“行走的课堂”,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养分,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应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供稿 | 第二青年社区分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