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新闻 > 教育观点 > 正文

新闻

教育观点

陈遇春:以“创新”之光,点亮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航程

来源:陈遇春    发布时间:2025-10-27

与西安欧亚学院的缘分,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彼时,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正处在规模扩张与格局重塑的关键节点,生源争夺、就业竞争以及学历文凭获取率,成为各院校办学突围的核心议题。

就在多数民办高校深陷传统文科专业同质化竞争泥潭时,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展现出超越时代的战略远见。他敏锐洞察到两大潜在需求:一方面,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楼宇数量激增,亟需专业化楼宇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城郊现代农业蓬勃兴起,涉农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验证需求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胡建波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企业调研。在充分掌握市场需求后,他毅然决定在西安欧亚学院开辟工科(楼宇管理)与农科(都市现代农业)专业。


39D24

西安欧亚学院旧址


要知道,当时多数民办高校仍停留在“以考试换学历文凭”的办学惯性中,突破传统的专业设置利益点,不仅需要打破思维定式,更需要直面未知挑战的勇气与魄力。而胡建波不仅提出了创新构想,更以雷厉风行的行动力推动落地。正是这场前瞻性的专业改革,让我与欧亚学院、与胡建波结缘。我被他的战略眼光深深打动,随即协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资源,与欧亚学院展开合作,共同助力新兴专业落地生根。在合作过程中,胡建波董事长及西安欧亚学院的鲜明特质,让我心生敬佩,且这份敬意历经数十年岁月沉淀,始终未减。


01.它是民办教育的修行者


三十年,欧亚“从一粒种子生长成为一片森林”在“逐光而行”中,走出一条”和而不同“道路,绽放出一道属于自己”光“。这其中有诸多与众不同创造性,在我看,办学者深邃教育信念与战略眼光,深喑其中,由此特立独行,终成领异标新之态。


54B2A

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


(一)“以人为本、需求至上”贯穿教育始终。在欧亚,不论规划建设,还是上新专业,不论是课程体系的搭建、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学生就业服务的推进,胡建波董事长始终在追问一个基本问题:“民办高校到底为谁办学?为谁服务?”正是这份对教育本质的不断叩问,让欧亚学院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企业,为企业培养可用好用之才”的办学初心。这样的初心,真正把学生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有机统一起来,成为欧亚学院“以企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坚实根基。

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信念,在欧亚校园,教师和学生同样收到最大的尊重。信任教师,服务学生,也成为学校的管理文化。也便有了“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设、文化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

当时,普通高校大多默认“为办学而办学”,很少主动思考服务对象与核心价值。而西安欧亚学院主动将“需求”置于办学核心,清晰界定学生与企业的身份,以需求倒推办学环节的优化,这份清醒的定位与主动担当,在彼时的民办教育领域显得尤为可贵。


3A06B

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二)“质量即生命”的教育经营之道蕴含其中。为提升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早在1998年,胡建波就大胆引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将企业精细化管理思维融入大学教学管理。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高校行政化教学管理的固有逻辑——不再以“指标合规”为核心,而是以“培养质量”为导向,围绕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实训、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探索建立可量化、可追溯的质量标准。并以此进行了教学管理流程的再造与优化。

这个流程的再造并非简单追求办学效益,而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落实在教师教学发展以及欧亚教学范式创新上。也以此形成了基于”企业真实需求和真实场景的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化实践教学上。

更重要的是,欧亚学院将“学生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同度”(如雇主满意度、毕业生职业发展潜力)作为核心衡量指标,而非仅关注考试通过率等内部数据状态。这种跨界融合的管理创新,在当时的教育领域堪称首创,不仅为欧亚学院筑牢了价值取向与教学质量根基,更为民办高校提升管理效率与教学质量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

(三)“持续创新、自我革命”铸就卓越发展之精神。从办学之初,胡建波就明确提出“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的目标。而坚持创新、自我革命,正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路径,也是欧亚学院数十年办学路上的精神底色。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浪潮中,欧亚学院始终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而是不断探寻并精准设定自身定位:不与普通高校比拼学术研究的深度,而是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度;不追求成为脱离产业的“象牙塔”,而是致力于打造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

这种差异化定位,让欧亚学院避开了同质化竞争的“常规高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洼地”中开辟出独特赛道——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内涵、SC教学模式、企业导向的产教融合,不断强化“应用型”核心竞争力,为后续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71A2


如今,西安欧亚学院已走过三十年风雨征程,真正迈入“三十而立”的成熟阶段。三十年来,西安欧亚学院始终以扎根本土的坚守与放眼全球的视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在人才培养层面,学院累计培养数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些毕业生扎根陕西、服务西部,活跃在商科、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为地方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教育改革层面,欧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积累的“企业导向”“学生中心”“持续创新”等经验,为我国高等院校多元化发展、现代化治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民办样本”,推动民办高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

这种兼具办学特色、前瞻眼光与社会责任的独特模式,让西安欧亚学院在众多院校中愈发耀眼。


CC10A


02.它是中国教育的一束光


正如胡建波董事长所言:大学,“就应该成为平凡世界的一束光”。在我看来,西安欧亚学院的这束光不仅照亮了校园的生命力,还原了大学的本真模样,更打通了大学融入社会、链接产业的通道,成为中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座新航标。

这束“光”,是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

西安欧亚学院秉持“每个人都可以是创造者”的理念,让教师与学生都焕发出无穷活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学生与企业的“链接者”——他们既深耕教学,开发贴合产业需求的课程,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学生则在欧亚通识教育中提升心智与塑造品格,在优雅的校园环境中培育个性与独立思考能力,更能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学会学习,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成长为“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应用型人才。



这束“光”,还原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原本模样。

它是欧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持续探索,实现从技能训练到创新素养培育的体系创新。欧亚的创新并非局限于个别课程或教学环节,而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推行“目标共定、过程共参、结果共评”的育人机制,每个专业都与3-5家核心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企业不仅参与课程设计,将产业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还介入教学过程(如派遣企业导师授课、指导实践项目),并参与人才评价(如制定毕业生能力考核标准),从源头确保培养出的人才“适销对路”。

这一体系的构建,源自欧亚学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刻洞察。胡建波董事长指出:“我们紧贴产业和雇主的真实需要,帮学生走好成长的路”。精准的定位让欧亚学院的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的招生宣传语“相同的四年,不一样的剧本”,正是欧亚对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的生动诠释——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通过个性化选课、导师制、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发现、挖掘并发展独特潜力,让因材施教从理想变为现实。

这束“光”,更是欧亚学院为中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其一,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区域”的有机统一。欧亚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内涵、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对接西安及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需求,如围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供应链管理、数字传媒、数据科学、信息技术等专业和新零售、人居环境、BIM应用等内涵定位,形成了“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范本,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其二,推动“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深度融合。学校在第一个十年时就提出了“国际视野、国际标杆、国际标准”的国际化发展框架,与16个国家的6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后来逐步演变为“在地国际化”工作体系,不是简单复制国外办学模式,而是结合中国国情、区域特点与产业需求,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转化为本土化的教学实践,避免了“水土不服”。

其三,达成“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效益”的有效平衡。在保证办学规模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欧亚学院通过精细化管理、多元化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发展路径,既避免了规模化办学导致质量滑坡的普遍问题,也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常识和规律。

西安欧亚学院办学实践范式的意义早已超越校园围墙,辐射到全国更多应用型高校,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从同质化向多元化发展,从内涵发展向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春山里”学生公寓


  03.信步前行,未来可期


这便是我眼中的西安欧亚学院:三十年来,它以创新为笔,以实践为纸,在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更如一盏航灯,照亮了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为更多院校提供了温暖而坚定的前行力量。


undefined

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教授在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致辞


undefined

西安欧亚学院建校30周年文艺晚会


从更深层意义来看,西安欧亚学院的三十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自信的生动体现——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国情、结合区域特色,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它既是照亮每个平凡生命成长的一束光,更是开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的一片新天地。

期待西安欧亚学院继续以创新为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介绍:陈遇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西安欧亚学院高级顾问

您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最新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