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兼具数字化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新时代人才。2025年4月30日15:00,西安欧亚学院职业教育学院数字创意系软件专业以“劳动铸就卓越,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组织师生赴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通过观摩智能制造产线、对话企业技术骨干,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业物联网前沿技术,在感知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与技术创新实践的共生关系。该活动突破传统课堂边界,以沉浸式场景引导学生在真实职场中建构劳动价值观,为培育新时代人才提供了可参照的实践范式。

行业标杆:走进全球能效管理领军企业
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能源管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始终秉持 “Life Is On” 理念,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矢志不渝地为客户提供更安全、可靠、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一走进施耐德电气的大门,同学们便被其现代化的企业氛围深深吸引。在企业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大家首站抵达企业展厅。展厅内陈列有先进的电气设备模型、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模型,以及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工作人员深入讲解了施耐德电气在能源管理、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从高效节能的电气产品到智能互联的工业系统,每一项成果都蕴含着无数劳动者的智慧与辛勤付出。
在这里,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现代企业中的劳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与科技深度融合。研发人员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突破能源转换与利用的瓶颈;生产线上的工人,借助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精准把控每一个生产环节;售后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和数字化工具,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这一系列环节,构成了企业高效运转的劳动链条,展现了劳动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全新内涵。

施耐德电气办公区一角

施耐德电气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模型

施耐德电气HR介绍行业标准

施耐德电气品宣部经理介绍智能制造
对话升级:解码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才密钥
在实践总结环节,施耐德电气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霍秀玲与师生展开深度对话。当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李东恩问及企业招聘核心标准时,霍总展示了企业3C (Competence能力、Collaboration协作、Commitment担当)人才模型并强调,去年施耐德电气破格录用的设备运维专员张工,正是凭借其发现高压断路器触点磨损规律并建立预测模型的表现,印证了施耐德电气“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比学历更重要”的用人理念 。
针对学生在劳动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困惑,霍总以企业构建的“工匠成长双螺旋体系”为例,进行了生动阐释:“在企业里,我们要求技术员不仅要熟练掌握 PLC 控制器的校准技能,还要具备解读 SCADA 系统数据的能力。同学们同样可以通过参与智能家居改造、开源代码维护等跨学科项目。劳动者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契合数字化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劳动素养。”霍总特别对学生郭奕宸参与的互联网+参赛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项目堪称将课堂所学的 PID 控制算法应用于实际场景的典范之作。”
针对职业发展准备的终极提问,霍总分享了施耐德五维胜任力雷达图,专业实践力、系统思考力、持续学习力、团队协同力、责任践行力。她建议道:“就像我们生产车间的Andon系统实时捕捉每个异常信号,同学们应当建立个人成长看板--记录课程设计中解决的BUG数量、社团活动里协调的冲突事件,这些具象化的劳动印记最能体现职业潜能。”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颠覆了他们对“劳动”的固有认知。有的同学在微信朋友圈发文:“原以为劳动只是重复性工作,今天才看到它与创新、艺术、环保的深度融合。”通过亲眼目睹企业的生产运营后,同学表示:“以前总觉得劳动就是辛苦地干活,这次参观才知道,原来劳动可以这么有科技含量、这么有创造性。”有的同学表示:“和施耐德电气HR交流后,我明白了劳动素养的重要性。在大学剩下的时间里,我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参加实习和项目,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还有同学立志投身智能制造领域:“我们要用知识赋能劳动,让平凡岗位创造非凡价值。”
这场参观不仅是一次眼界的拓展,更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施耐德电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创造未来”的真谛。从精密仪器的组装到绿色能源的开发,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对劳动的敬畏与创新的勇气。
结语:愿同学们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劳动精神内化为品格,外化为行动,在未来的人生中以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供稿:付促 贾斌 张建宁 刘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