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2018“中俄地方交流年”的政策感召,为推进中俄两国文化教育合作的新高度。在俄罗斯中国及亚太事务研究院的统筹安排下,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与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合中心”)对接,于2018年11月28日至2018年12月13日之间,组织菁英俄罗斯大学生17人前往我校,进行为期13天的有关中国经济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游学项目。此次行程对推动我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有着积极的影响。 
	
	时间维度回到2018年11月29日下午,我校派出代表们前往西安咸阳机场迎接风尘仆仆赶来的俄罗斯学生们,在对学生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之后,我校代表老师与游学团的带队老师进行了简短的行程沟通。虽然学生们的脸上略显旅途的疲惫,但言语间对此次游学的期待也令人动容。另外,我校邀请了专业摄影师进行全程跟拍,在他的镜头下,所有美好的画面和值得回味的记忆也将被永久的纪录下来。 
	  
 
	2018年11月30日早,为了让俄罗斯学生们更好的熟悉校园,尽快了解及适应我校的校园底蕴和校园生活,国合中心的相关老师作为讲解员带领学生们穿梭在校园内,从讲解行政中心建设之初背后的故事,到艾德艺术学院灵感与美感聚焦的展厅,再到金融学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课堂;从大学生活动中心这个专属于社团热血青年的聚集地,到我校中心位置且拥有着特殊设计艺术感的图书馆,再到汇聚全国各地美食的金桥餐厅,在每一处建筑,甚至每一个角落的停留和驻足,游学生都会表达出强烈的兴趣和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欧亚的热情,而这种正能量的情绪也同时在每一个校园行的参与者间流动。 
	
	当天下午的活动安排是中国传统腰鼓及太极拳的体验课,俄罗斯学生们与中国学生们一对一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并不断练习动作要领,最后的汇报表演还真的是非常有模有样,在这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习得过程中,游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有别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东方文化的力量与魅力,也同时解锁了与欧亚学生们之间最纯粹最良性的友情互动。 
	
	当天晚上,由我校国合中心组织举办了破冰迎新会,旨在以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表达对俄罗斯游学生们最热烈的欢迎,并为接下来的游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迎新会伊始,我们邀请到教师发展中心戚世梁老师做了致辞,戚老师表示此次游学团活动对促进中俄校际间的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讲是对欧亚学院与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未来的合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讲话最后戚老师宣布此次游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接下来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的外教Imogen和Chris准备了三个破冰游戏。即使俄罗斯学生们与中国学生们的母语并不相通,英语能力也参差不齐,但这并不能阻碍年轻人之间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热情与热忱。在迎新会结束后我们为学生们准备了欢迎餐-最具有陕西特色的“三秦套餐”,凉皮、冰峰和肉夹馍,游学生们非常喜欢,并直呼这才是authentic food 
	
	2018年12月1日早,我们为学生们安排了他们在欧亚的第一堂讲座,名为“中国的革新”,由戚老师全英文授课。戚老师通过ppt及视频图文并茂的向学生们描绘出新中国在科技信息技术领域的飞速革新,令学生们最为震惊的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物流)”。这些革新并非遥不可及的技术革命,恰恰相反,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真正便利民众生活的创新。在讲座期间,游学生们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总而言之,这是一堂生动的讲座,一堂有意义的讲座,一堂向国外友人传达我们强烈民族自豪感的讲座。 
	
	2018年12月2日,一场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文化”的工作坊在吴思睿老师的带领下于西区B602教室井然有序的进行。吴老师通过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为引子,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之旅,从紫禁城皇宫威严的建筑风格到江南水乡温婉的徽派建筑风格,从古代富商贵胄的庭院式的居住风格到传统普罗大众的门前院落的居家风格,每一帧ppt的展示都无不彰显中国历代建筑审美艺术的独具匠心。俄罗斯学生无不惊叹,课间一直在用手机拍照记录。讲完传统建筑之后,为了让大家对西安文化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李戈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西安印象橡皮章手作体验,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思考自己眼中的西安。最后,孩子们拿着各自做好的橡皮章以及印制的手提袋一起合影留念,为这次工作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天下午的安排是“中国茶道体验课”,特此鸣谢我校茶道社团对这节体验课的积极筹备。在这堂课上学生们懂得了一些基本的茶道知识,并且在赵慧娟老师及其他几位老师的专业示范下,学生们最后也能较为娴熟的掌握如何优雅的倒茶,饮茶。体验课结束后,一些俄罗斯学生还是不舍得离开茶室,与茶道社团成员互换联络方式,并拍照留念。 
	  
 
	2018年12月4日,金融学院李峥老师为游学生们准备了一堂生动的讲座“选还是不选—来玩金融游戏”。考虑到其中部分学生就读的是金融相关的专业,所以李老师将这堂课的定义是“实用与趣味性并蓄”。课程结束后,游学生们普遍反映这堂课使他们获益匪浅,没有太多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即使外行人也能听明白的实用性原理。在当天下午,刘丹老师为俄罗斯游学生们呈现了一堂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课程内容主要包含皮影、书法及剪纸三个部分,学生们完全参与其中,自己动手,自己学习。这堂课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专为游学生们打造的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2018年12月5日,Ivica老师关于“戏剧、哲学的思想交流课”在行政楼2楼东教室严肃而又不沉闷的展开。这堂头脑风暴课没有花哨的授课技巧,没有所谓的游戏调动课堂气氛,仅仅是老师和学生思维及思想的交流,但就是这种单纯的交流却难以置信的碰撞出了很多奇妙的思想火花,以至于原本两个半小时的课程在不知不觉间延伸至三个半小时。 
	
	在上午这堂“安静”的讲座之后,下午由外教Imogen,Chris和Yesenia共同组织的这个“不安静”的LE英语角活动可谓是调动了游学生们全部的积极性。其中一个游戏是学生们需要用自己手里仅有的材料搭建出一座桥,这座桥要能足够承重,而最能承重的组将获得胜利。俄罗斯学生们和中国学生们合作建组,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任务,最后的成果也让人惊喜连连,虽然有的组搭建的桥并不十分承重,但是却赢在更有建筑设计美感方面,所以也是值得称赞和鼓励的。 
	
	2018年12月6日,校内一系列讲座,体验课及工作坊的内容安排暂告一断落后,国合中心为游学生们安排了“中国新农村体验一日游”。一日游主要包含土窑参观、亚泰羊奶场参观和安武古镇参观三个部分。土窑是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关中最为常见的建筑风格,带学生们参观土窑不仅能让他们对陕西地区建筑特色有着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更是让他们体会农家院落的田园淳朴以及中国新农村的新面貌。参观羊奶场期间,游学生们对中国乡镇白色产业的全智能化全自动化的技术高度表达出来强烈的惊讶和敬佩。而接下来带学生们参观安武古镇,不仅仅使他们了解了古代达官显贵的居住环境,更多传达给他们的是中国建筑风格的细节及对古代人们是如何含蓄的表达对富贵吉祥的愿景,如阴阳协调、如左右成对、如龙凤呈祥,如象征高洁的梅兰竹菊,象征富贵的花鸟鱼虫。倘若说之前的有关中国传统建筑是画梅止渴,那这次的参观安排就是要让游学生们身临其境,用耳朵可以听见,用眼睛可以看到,用手指可以触碰到的中国文明历史的沉淀和底蕴。 
	
	2018年12月11日临近此次俄罗斯游学团项目的尾声,国合中心邀请到戚老师为游学生们准备的最后一堂讲座“中国印象”。这堂讲座不同以往,主要是引导俄罗斯学生们说出自己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有感而发。孩子们提出了很多很可爱的反馈和感受,如西安的冬天怎么感觉比俄罗斯的冬天还要冷;如餐馆的饭菜怎么这么辣;再如中国的科技现在这么高(齐眉),而俄罗斯的这么高(齐腰);还有中国的创新不可思议,手机支付随时随地。课间老师和学生们互动不断,笑声朗朗,戚老师还十分贴心的为学生们准备了送别礼物。 
	 
	当天下午,此次游学团活动进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欢送仪式。仪式开始,俄罗斯游学生们精心编排了一组歌舞串烧,由低缓的深情的歌曲渐渐进入欢快激昂的曲目;随后上场的是我校街舞社团的学生们,他们呈现了一曲动感十足的舞蹈;而中俄学生间街舞的battle将前半场的气氛推到了高潮,紧跟着上场的是我校嘻哈音乐社团成员表演的rap系列。 
	以及之后为表达中俄友谊由我校学生代表及俄罗斯学生代表合唱了一首俄罗斯经典老歌《喀秋莎》。欢送会上大家欢呼着,跳跃着,仿佛这不再是一场欢送仪式,更像是一场盛情满满的party。 
	
	欢送会的后半场是由我校国合中心主任丁洁老师及外教Yesenia为俄罗斯16位游学团学生及参与此次游学项目的志愿者颁发证书。之后大家怀揣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合照留念,而此次游学团活动也正式落下帷幕画上美好的句点。 
	 
	若有人问,何谓校际间的国际化交流?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是拘泥在一些高谈阔论或者纸上谈兵的理论里。还有另外一种更有温度的回答:国际化是两个国家学生间投之以桃抱之以李的真诚、是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发自内心的明朗和开心,是分别时的不舍与眼泪,是对未来再相遇的希望和期待,我想这些或许才是本次游学最重要的价值,也是跨文化、跨族群间合作与交流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