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新闻 > 欧亚要闻 > 正文

新闻

欧亚要闻

【同心抗疫】镜头后的抗疫记录者   

来源:文化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22-01-06

早晨十点,我校文化传媒学院统本编导1903班的詹庆豪、舒垚与20级数字出版专业的汪梦阳戴上口罩前往品牌传播部学生媒体中心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与后勤保障老师沟通拍摄地点、协调各部门时间、准备相机稳定器及收音麦等设备……那些大家看到的抗疫画面,大多出自他们之手。

拍完退役军人帮助防疫工作者们搭帐篷,下午回宿舍接着上网课,发觉缺少医护人员以及防疫志愿者们的照片素材,又继续扛起相机前往体育馆。

12月27日晚,也是在全校进入封闭状态的几天后,他们去拍摄了学校的后勤保障人员。“很多叔叔阿姨都在打地铺,天气非常寒冷,没有热水和洗漱的地方,受疫情影响也回不了家,每天凌晨需要等待外面的物资运输进来直到大家卸货完才能休息。”这是詹庆豪回忆起来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场景。

汪梦阳认为,这些可爱的人就是一针强心剂。崩溃、绝望、困境、牺牲,如果将疫情比作我们这个时代的车轮,它无疑“碾压”了太多太多,但同时,善良、温柔、互助、希望,这些支撑起一代代人不断前进的品质也是疫情中最感人至深的写照。

从下午六点到晚上十二点,他们的镜头呈现了医护人员的辛劳,采访了学校的物资储备,记录了餐饮商户的休憩,直至捕捉到东门安保大叔在黑夜中跳动以抵御寒冷的最后一个镜头,一天结束了。

“我们的防疫人员不辞辛苦,在前线坚守岗位,守护大家”,舒垚说,“我觉得他们的付出应该被人们所知晓,为此我想要通过镜头的方式记录下他们在抗疫工作中的艰辛,让大家都能够看到抗疫工作者们的辛苦,同时也让所有人明白,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也就没有当下平安的我们。”

次日,感恩后勤叔叔阿姨的话语传遍了朋友圈,那些镜头构筑起的平凡且伟大的故事,获得了广泛关注与认可,而镜头后的记录者们,还将继续记录着。

(文化传媒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