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见教育创新 | 国际&Ivy青年社区解锁辅导员智能办公新玩法
2025-03-28

在AI技术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国际&Ivy青年社区的辅导员老师们率先玩起了“教育+科技”的跨界实验!2025年3月13日,陈满晨老师以AI视频工具为切入点,通过理论讲解,呈现了技术工具与育人场景的融合路径。用一场沉浸式分享会展现了AI视频工具与教育场景的融合可能。



在活动现场,陈满晨老师深度解析了国产大模型DeepSeek、设计助手豆包、剪映等工具的实用技巧。她着重展示了 “双 AI 协同” 的高阶应用,如利用 DeepSeek 构建课程框架,再借助豆包快速生成 PPT 模板;通过 AI 绘图软件产出创意素材,并用智能修图软件统一视觉风格;在视频创作方面,前期由 AI 提供脚本灵感、整理素材库,后期负责字幕生成与节奏优化。老师们纷纷感慨:“这不是简单的工具叠加,而是工作模式的范式转移。”



培训实操环节开始,各位老师跟随陈老师体验了使用AI剪辑和生成视频的方式。从素材智能归类到多模态内容合成,当算法将零散的教育场景转化为连贯叙事时,老师们逐渐意识到:AI并非替代教育者的创作,而是将重复劳动转化为创造性工作的跳板。技术解放了我们的生产力,但如何用镜头语言传递教育温度,依然是人类独有的命题。



培训结束,辅导员们进行了激烈的交流与讨论,“未来我们该从那些方面展开深耕来避免被AI替代?”当AI接管了60%的事务性工作,我们得以重新分配精力到更具创造性的教育设计中,而保持深度思考才是始终指引我们前行的熠熠灯塔。这场由国际&Iv青年社区开展的AI赋能培训,本质上是在探索智能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角色重塑——从重复劳动中解脱的教育者,正在成为AI协同时代的情感联结者与成长架构师。



老师感悟:


“当AI把事务性工作压缩成标准化模块,才惊觉曾经被统计表和记录单淹没的时间,原来可以重新兑换成与学生们的咖啡约谈。技术不是解构传统,而是在帮我们找回教育的‘慢变量’。

——Ivy青年社区 杨凯


“以前总焦虑会被算法取代,现在更愿称AI为‘镜像同事’——它量化工作流程的效率,却映照出人类独有的共情力与教育直觉。我们不是在适应工具,而是在共同编写智能时代的育人语法。”

——国际青年社区 冯艳莉



供稿 | 国际&Ivy青年社区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