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西安欧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创新-纸上博物馆”实践教学成果展于虹桥广场成功举办并圆满收官。此次展览以“多维资源联动下的场景育人”为主题,集中呈现课程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探索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筹备过程
师生联动挖掘资源,数字技术赋能创意创作
在筹备过程中,形势与政策课程组教师携手数字出版专业2402班学生,深度挖掘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师生先后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户外停机坪及校史馆、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西安欧亚学院设计博物馆等多个实践基地,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积累素材。结合数字技术与创意设计,师生将历史文化、科技成就、艺术特色等元素融入创作,借助数纹工坊对素材进行整合重构,创作出短视频、主题海报、文化纹样、纪念徽章等多样化成果,形成极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成果集。这些作品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实践学习收获,实现知识从场景感知到创意表达的转化,有效提升学生对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认知与思考能力。

展览现场
互动体验与公益实践融合,彰显育人实效
展览现场,丰富多元的展品吸引众多师生驻足参观。互动体验区特别设置的徽章制作环节,让参观者亲手参与文创制作,在实践中感受知识转化为创意的过程,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体验,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课理念,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增强教学互动性与实效性。其中,学生以传统文化为灵感设计制作的纹样备受瞩目,这些兼具艺术性与创新性的纹样被印刷成笔记本封面,成品美观实用。

现场设置的笔记本拍卖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西安欧亚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正,院长助理胡方圆、南菲,文化传媒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管王雪辰、辅导员雷雪儿,Xdea青年社区主管范贞静、西安欧亚学院教育基金会郭妍老师等领导及师生踊跃竞拍,既展现了对学生创作的认可,也彰显了师生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感。
师生感悟
打破课堂边界,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这次实践让我对思政课有了全新认识,走出课堂去创作,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参与创作的数字出版专业2402班班长薛宇轩分享道。文化传媒学院辅导员雷雪儿老师在参观后说道:“作为数字出版专业辅导员,看到学生们将专业所学融入思政实践,创作出这么多优秀作品,倍感欣慰。这次成果展不仅展现了学生的创意与实力,更让思政教育真正‘活’了起来,意义非凡!”
成果总结
深化“场景育人”模式,拓宽育人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正总结表示:“本次成果展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新时代教育要求、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场景育人’模式打破传统思政课时空限制,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场景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创作中成长,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同时,拍卖捐赠环节将思政教育与公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育人路径,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未来展望
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思政与专业融合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师生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教育教学创新的成功探索。未来,西安欧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持续完善“多维资源联动”育人模式,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