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基层党建

传承西迁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 第三青年社区分党委赴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23

为传承“西迁精神”,强化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近日,第三青年社区分党委组织师生代表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开展“传承西迁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实践研学活动,分党委的委员、支部书记,以及2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实践学习活动。在历史溯源、精神解码与使命传承的脉络中,引导青年党员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图片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参观学习了西迁博物馆的“溯源”“西迁”“致远”三大展厅。在“溯源”展厅,讲解员带领我们翻开交大1896年建校至今的时光相册。从甲午战败后“图强兴学”的办学初心,到抗战时期“弦歌不辍”的文化坚守,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国家号召的自觉抉择,泛黄的手稿、斑驳的校徽串联起一条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精神脉络。这些带着历史温度的物件,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成长剪影,更是近代知识分子“国之大者”的生动写照,当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当学术追求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便孕育出最深沉的家国基因。正如讲解员所说:“交大的每一次迁徙,都是对‘国家需要’的本能回应。”


图片图片图片


走进“西迁”展厅,仿佛穿越到上世纪50年代的黄浦江畔。展柜里,泛黄的教案、锈迹斑斑的实验仪器、字迹模糊的家书,无声诉说着交大人“党让去哪就去哪”的坚定抉择:放弃上海的优渥生活,是“胸怀大局”的具象诠释;扎根西北讲台潜心育人,是“无私奉献”的生动实践;在草棚搭建实验室搞科研,是“艰苦创业”的极致坚守。这场跨越千里的迁徙,早已超越地理意义,成为知识分子将“爱国”刻入骨髓、把“担当”扛在肩头的精神史诗。


图片图片图片


“致远”展区里,能源突破的模型、材料创新的成果、医学攻关的证书熠熠生辉,这是西迁精神的当代回响,更是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在这里,“弘扬传统”不再是怀旧的标签,而是转化为科技攻关的底气;“艰苦创业”不再局限于物质匮乏时的坚守,更升华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无畏勇气。获奖证书与科研模型并肩陈列,诉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西迁精神从未褪色,只是换上了青春的模样,从扎根西部到服务国家战略,从教书育人到科技报国,其内核始终是“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图片图片


刘豪同学感慨:“西迁先辈的行囊里,装的不仅是家当,更是信仰。这份信仰让我明白,‘不畏困难’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何思甜同学说:“西迁故事最生动地诠释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我们的价值,永远藏在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这些感悟折射出西迁精神的当代生命力——它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成为青年心中的价值标尺,丈量着人生抉择的重量,指引着奋斗的方向。


图片


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是一场精神觉醒。传承西迁精神,关键在“践行”:让“胸怀大局”成为观照时代的视野,让“无私奉献”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让“弘扬传统”成为创新创造的动力,让“艰苦创业”成为奋斗路上的坐标。当西迁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频共振,当青年担当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这片被西迁者耕耘过的土地必将绽放更蓬勃的希望。而我们,正是这场精神传承与时代奋进的接棒人。


图片


供稿单位:第三青年社区分党委

您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最新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