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基层党建

这些欧亚青年,诠释青春的N种定义!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04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有一群年轻人为救国之路上下求索,一场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旧传统的启蒙运动,在动荡中摸索着石头过河。

历史奔流而往,始于爱国青年的文化运动已经跨过百年,在被反复提及与纪念传承的仪式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即一种被广泛认知的“五四精神”,表征青年一往无前的勇气,是对诚实而进步、平等而自由、创造与热情等真善美意志的嘉奖。

新时代青春的底色依旧是奋进不息。在欧亚,也有这样的青春力量,他们在防疫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在祖国边疆奉献教育事业、用拾金不昧的品质与投身于志愿活动的每一次行动,诠释着“青年”的不同定义。

   01

青年有担当:他们是“防疫先锋”


━━━━━

用实际行动去履行大学生的职责和义务

@张豪沛 高职学院2019级工程造价专业

主动报名西安市长安区共青团组织的“青春之光 守护家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来自高职学院的张豪沛在今年寒假期间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登记出入情况、接待外省人员返乡,并积极宣传防疫政策。

即使是春节期间,张豪沛也坚持在岗位上服务,“挺感动的一件事是除夕夜时,社区的奶奶还特意端来一碗饺子,”张豪沛说,“一碗热乎乎的饺子,是对我工作的最好慰藉。”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张豪沛也曾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他说,自己是在用实际行动去履行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展现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

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史财鲜 人文教育学院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


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史财鲜,今年寒假时为家乡河北省邯郸市的防疫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本身对志愿活动很感兴趣,再加上我放假回去时河北疫情是比较严重的时候,我就想去做志愿活动,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

长达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贯穿了史财鲜整个寒假的故事线索。她的日常生活从学习、看书变成了测体温、消毒、宣传防疫知识等例行动作。当志愿服务结束后,一个来自社区的“爱心存折”送到手中,“可以用来累计志愿时长,还能换取一些生活用品。”在危险之际成为志愿者,是一个很勇敢的抉择,但在史财鲜看来,“不过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

风雨来了,我们也是大人” 

@王彦瑾 会计学院2019级审计学专业

来自会计学院的王彦瑾同样选择在家乡报名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他参加了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的疫情防控,负责在高速公路口登记春节返乡人员、核查健康码等工作。“春节那段时期,疫情有反复的情况,但所有人都非常配合工作,”王彦瑾说,“我收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辛苦了,有你们在,我这个春节会很安心。’”

简单的话语凝聚难以名状的力量感,王彦瑾说自己每每想起这些话语,都会感到很自豪。对于为何主动报名防疫工作,王彦瑾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其实都能看到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才换了后疫情时代我们的安稳生活。阳光下我们是孩子,但风雨来了,我们也是大人,请相信我们的担当与努力。”在参加防疫志愿工作之外,王彦瑾还分别担任过曲江艺术博物馆、西安城市定向赛的志愿者。

02

奉献中坚守:在边疆浇筑教育理想


━━━━━

孩子们就是我想成就的梦想

@冯秀秀 人文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天山南麓的“塞外江南”乌什县,毕业于人文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冯秀秀正在祖国的边疆浇筑教育理想。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乡镇学校普遍缺乏数学、英语教师和师范专业教师,加上民族地区的地理属性,语言不通、沟通不顺是冯秀秀初到时面临的最大问题。

遇到困难就去想办法解决,从最开始的语言不通到后来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融入当地的生活,“仿佛是火把推着我往前走,”冯秀秀说,“我一直记得在学校教学楼看到的标语,‘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面对着并不丰饶的物质条件,和普遍薄弱的教育意识,冯秀秀也曾有过犹豫和迷茫,“有一次快放假了,孩子们问我,老师下学期你还来不来?我们经常换老师,我们很喜欢你,你不要走好不好。”在那一刻,冯秀秀下定了决心,“决定留下来,因为他们就是我想成就的梦想。

看似偶然的一刻根植自长期怀揣的教育理想,正如青春有千万种发光发亮的方式,而在冯秀秀眼里,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投身边疆的基础教育事业,让孩子们享受到好的教育,让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健康茁壮的

成长。

03

与善意同行:拾金不昧的“教育家”


━━━━━

所学的专业告诉我,要始终做一个心存善意的人

@张夏阳 人文教育学院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

在人文教育学院,还有一位有温度的新青年,恪守拾金不昧的品德,用自身的行动阐述着青年模样。

2021年4月22日,一面锦旗送到了西安欧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锦旗上写着“欧亚学院育新人 拾金不昧品德高”,是日前丢失了两万元现金的失主王林芳,为表达对张夏阳同学的感谢而特别定做。

张夏阳回忆,在大雁塔北广场,看到有位男士将一个黑色工作包遗失在了椅子上。她在原地等候多时才联系上失主,并将现金全数返还。

在张夏阳看来,她只是做了身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做的,是举手之劳。但面对失而复得的治病钱,失主王林芳的感谢溢于言表,除了送来锦旗外,王林芳在找回包后还曾拿出200元现金表达感谢。

我是一名学教育的学生,我所学的专业告诉我,要始终做一个心存善意的人。”张夏阳在婉拒现金后说道。用善意激活美好,她用拾金不昧的行为绘就大学生精神文明的底色。



04
传递责任之心:用志愿服务开启未来

━━━━━

“‘志愿’二字是一份社会责任

@魏怡帆 会计学院2018级会计学专业



为流浪动物建设保护基地、参与东周儿童村爱心支教、在工会医院敬老孝亲、参加防艾宣传、校园防疫等工作、连续三年为西安国际马拉松提供志愿服务……来自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魏怡帆,用多种多样的志愿活动铺开了大学时光。

谈到参加志愿者工作的经历,魏怡帆说,最初只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帮助别人,但随着志愿活动越来越多,才真正意识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志愿’二字是一份责任,不为盈利也不为名利,是当代青年理应担起的一份社会责任,是以赤子之心挥洒的青春与热血。”

作为现任西安欧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魏怡帆接触的志愿服务工作越来越多样化,从作为学生总导演组织2020年毕业典礼及迎新歌会,再到由学生志愿者到学院西马志愿工作学生总负责人的身份转换,魏怡帆认为“志愿活动并非是小部分人的努力。“

 


志愿活动的背后有着更广泛的意义和人群,而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用行动传递志愿服务的本真所在。西马赛事中,高职学院体育服务系与其他专业医疗团队一同为现场急救工作保驾护航。

在高职学院体育服务系,现场急救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更好地服务今年的西马赛事,体育服务系与国内领先的赛事应急救援机构“上海第一反应”合作,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培训后,共有150名欧亚师生获得由美国心脏协会授权颁发的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急救认证。

西马和欧亚志愿者像是伙伴一样的关系,五年时光,风雨中成长,阳光下同行。”魏怡帆说。自2017年第一届西马举办起,欧亚志愿者与西马相伴相生,连续五年为赛事输送志愿力量,共计派出2168名志愿者。

关于青春的定义

有千万种不同的诠释方式

欧亚的青年群像,是不设定标准答案

不做下一个别人,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愿青年的你,有理想有勇气

敢想敢说,敢做也敢当

追随先辈传承,为未来注入光芒

                                                                                                                                     







您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最新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