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宇航,西安欧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2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获得2024年第五届“品茗杯”全国高校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大赛-BIM数字模拟模块一等奖,2023年第十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CIM创新大赛-BIM建模(机电)赛项一等奖,2023年第七届“唐都杯”BIM应用大赛一等奖,2023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三等奖,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各类奖项累计30余项。现已入职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从刚入学时的内向腼腆,到斩获多项国家级竞赛大奖的"BIM大神";从带着简历"上门推销"的实习生,到正式入职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叶宇航用四年时间演绎了一场精彩的"人生突围战"。
在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期,他的故事为心怀建筑梦想的土木学子,照亮了一条"技术立身、主动出击"的职业发展破局之路。
01
竞赛王者的炼成:从BIM小白到LOD400大师
大一时,叶宇航和许多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一样,埋头于图纸绘制和基础建模。刚进大二,他便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通过两轮严格面试和专业技能上机考试,加入了人居环境学院BIM工作室。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大学生活。
白天跟着学长学姐学习项目经验,晚上熬夜钻研软件操作,在工作室"传帮带"的培养模式下,短短两年时间,叶宇航迅速掌握了Revit、AutoCAD、 SU等核心软件的全套技能,还考下了中国图学学会BIM一级、二级(结构、设备)等级证书,以及BIM1+X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成为Autodesk认证BIM土建工程师。
周三下午的工作室学习分享会上,叶宇航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讲台,给学弟学妹们分享知识干货,曾经那个不善言辞的“叶宇航”不见了,BIM工作室见证了他的成长蜕变。

人居环境学院BIM工作室
大二下学期,在堪称土木类"奥林匹克"的第十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他需要在3小时内完成1万平米体育馆的16张专业图纸建模。从校赛168人中突围而出,到斩获省赛一等奖,再到28天国赛倒计时,叶宇航每天泡在BIM工作室,上B站看教学视频,买淘宝课程学习,不懂就追着学长学姐问……走火入魔式地专注准备,最终他捧回了建筑类个人全能三等奖。


叶宇航获得的竞赛证书
最艰苦的淬炼发生在2023年7月开始备战“唐都杯”比赛的四个月里。
当时,比赛要求完成34013.67㎡的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科研教学及培训基地综合楼的土建和机电模型,涉及人防工程、实验室等23个特殊功能空间。叶宇航主要负责机电样板建立、负2到4层土建及机电模型搭建、混凝土砌块排布、管综优化等核心任务。
为了攻克这个体量庞大、功能复杂的项目,叶宇航调侃”那段时间,团队3个人过上了‘老鼠人作息’,每天下午6点开工,常常干到凌晨四五点。“管综深化排布太复杂了,现场安装难度超乎想象,中间有整整一周我们都想放弃。"叶宇航回忆,"但看着三万多平米的模型在无数次修改中越来越完美,我们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唐都杯”竞赛项目土建/机电模型
最终,他们从2000余名选手中夺魁,荣获第七届“唐都杯”BIM应用大赛一等奖。评委评价他们的作品达到了BIM精细度LOD400标准,堪称"竣工交付级"——建筑模型材质和色彩精准还原设计意图,结构模型清晰展示构件逻辑与加工信息,从设计参数到施工工艺的全维度信息一应俱全。当时,一等奖的奖杯还被老师郑重放在工作室证书展柜最高处,叶宇航说,“当时的心情就2个字,很爽!”
02
勇敢者的求职之路:从"上门推销"到央企实习
"在BOSS直聘等招聘软件上投简历就像石沉大海,HR根本看不过来。“
大三下学期,为了寻找实习工作,叶宇航开创了一套自己的求职方式——打开高德地图搜索专业相关企业,直接带着简历上门拜访。靠着这股勇气,他跑遍了西安十几家工程公司,多数时候会无功而返,但也收获了不少宝贵的建议。
2024年4月,叶宇航带着在淘宝接单画图纸赚的一万多块钱去广州旅游,晚上偶然路过中建四局总部大楼时,当即决定第二天一早去试试。
"您好,请问贵公司需要实习生吗?"这句简单直接的询问,配上精心准备的简历,让前台工作人员都愣住了。这个看似冲动的举动,早已在西安演练了十余次,这次也驾轻就熟。
叶宇航主动上楼找到HR,凭借丰富的竞赛经历和淘宝接单积累的上千次画图经验,成功获得了面试机会。回到学校后,他持续与HR保持联系和沟通,两周后,这个打破常规的男孩成为中建四局当年唯一破格录用的实习生。

改造后的南沙体育馆(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在中建四局实习的6个月里,叶宇航凭借扎实的BIM技能,成为项目组的"红人"。他负责了广州南沙体育馆改造项目的停车场土建模型、机电模型、管综深化、室外渲染等工作,后来又参与了天弓智慧城产业园项目,负责一期地下室Revit-1F机电模型修改、管综深化及漫游动画制作。项目组经理经常表扬他:"没人会BIM技术,小叶就成了我们唯一的BIM工程师。"
03
破局者的全新赛道:“BIM+”实现逆势突围
2025年春招季,房地产行业低迷,使得各大建筑企业纷纷缩减招聘规模。在没有拿到offer的两个月里,叶宇航焦虑过,但他清楚:"焦虑解决不了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手头的每件事做到极致。"
他通过各种招聘渠道,不断向心仪的公司投递简历。面试前,他会提前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主要项目,“许多国企、央企非常重视实践经历,所以一定要突出自己的核心实习经验。”其间,在学院就业信息平台上发布招聘公告的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引起了叶宇航的关注。
随后,在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的两轮面试中,叶宇航详细阐述了机电系统的BIM模拟分析及后期应用点制作流程,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硬实力。 最终,这份缀满30余项竞赛奖项、中建四局实习经历和5项行业权威认证的简历,为他敲开了这家上海市属国企的大门。在行业低迷时期,叶宇航用"BIM+"的复合能力,开辟出地铁维保项目的新赛道。

正在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工作的叶宇航
叶宇航说,土木工程领域的核心技能涵盖了图纸识别、绘制、BIM技术应用以及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如今踏入新的地铁维保领域,其中的土建结构维保是土木工程知识、技术和思维在基础设施运营阶段的直接延伸和应用。
对于未来,叶宇航有着清晰的规划:第一年熟悉地铁项目全流程,考取BIM三级证书;三年内取得国家监理工程师资格;五年左右成为项目总监代表或项目总监。如今已步入工作岗位的他,正在研究地铁环控系统的优化方案,以及消防系统、建筑自动化系统(BAS)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等专业知识,持续学习是他对自己不变的要求。
叶宇航用亲身经历证明: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唯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主动出击的勇气,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看准方向,直接去!围绕自己的核心目标,可以大步流星,也可以小步慢跑,总之不要轻言放弃。"这是叶宇航大学四年的座右铭,也是他想送给学弟学妹们的话。
(品牌传播部 景小丽/供稿 人居环境学院 叶宇航/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