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陕西省教育厅关于2021年陕西省全国科普日的号召,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9月29日,我校人文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带着他们的科学主题作品,以准教师的身份走进雁塔区艺林小学,共同组织开展了以“科学在心中,创新在手中”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
“科普进校园”是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园,将在大学里所学的科学知识通过演讲、表演、做实验等方式传递给中小学生,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与欲望。通过“科普进校园”的形式,让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更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本次科普活动用到的作品是2018级小学科学教法课程作业的延伸,也是小学跨学科教育设计与实践的体现。该项目结合了多门课程,将书本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性模型,要求学生以小学科学为起点,运用跨学科或STEAM+教育理念进行活动设计,并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开发制作出有创造性的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节启动仪式的揭幕,校园里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科学主题作品,向小学生传达着不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
“冰雪奇缘——南极小分队”
在“冰雪奇缘——南极小分队”的现场,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们让小学生借助地球仪模型去寻找南极的位置,接着利用问题卡片引导小学生阅读南极相关知识,并在教师组织下完成问题卡片上的问题,由小学生随机抽取附有问题的卡片并解答。经过这场别开生面的“南极体验”,孩子们对南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提出了许多有趣有意义的问题,更有一位小学生励志长大后去南极探险。
神奇的动力小车
神奇的动力小车吸引了大批小学生的眼球。带着橡皮筋的小车是怎样运动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小学生的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假设。经过大学生们的讲解,小学生都明白了原来是因为橡皮筋有较好的弹性,利用橡皮筋的弹性,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松手时就会产生动能,小车就会向前前进。认真细致的讲解,不仅让在场的小学生们听得入了迷,更激发了他们的实践欲望,都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纸袋与塑料袋
生态环境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爱护自然环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大学生们以问题导入的形式引入课题:“塑料袋和纸袋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为什么要选择纸袋,是因为纸比塑料好降解。但是从生产到垃圾处理的所有步骤中,都是纸袋更环保吗?”大学生与小学生一起从四个方面探索了牛皮纸袋和塑料袋从生产到垃圾处理的全过程,积极思考并提出不同观点,得到了可能和原先想象不同的结论。在讲解过程中,小学生们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互动探讨,提升环保意识。
星际之旅
人类对于对宇宙的探索,古往今来从未停止,好奇心旺盛的小学生们更是对宇宙充满了兴趣。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们利用教具,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为给孩子们介绍了八大行星。之后,大学生们让参与活动的小学生们认真观察每颗行星的体态特征、外貌、颜色,并为其讲解。这次“星际之旅”,加深小学生们对每颗行星的认识,对宇宙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
“科普进校园”活动让大学生的学习成果走入小学校园,为小学生的科学探索之路搭起新的桥梁。大学生的视野和小学生的奇思妙想,产生了一次次的思维碰撞。
当下,全世界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学从单一的学科视角逐渐走向融合,教学形式也从单一的课程授课走向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人文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从建立相关课程之初,就着眼国际基础教育领域的变化趋势,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融合教育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直接转化成一线可以直接使用的教学资源,本次科普活动作品展就是学科融合与教学创新的有力体现。

科普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人文教育学院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服务地方,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并希望利用高校的科技特色,为青少年传递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理念,让科技植根于心。人文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师生将继续传承人文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将学科融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教育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