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新闻 > 欧亚要闻 > 正文

新闻

欧亚要闻

【教学实践】2021密苏里教学周丨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来源:文化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21-11-22

“虽然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路,但是已经可以确定的是,人工智能的路在东方的哲学之中,而不是希望的科学之中”。“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最早在1956年被提出,半个多世纪的沉淀,人工智能已成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前沿学科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推动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演化,并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相遇,也掀开了西安欧亚学院2021密苏里教学周新的篇章。

01 教学周开幕式 关注新闻传播发展前沿

2021年11月15日上午,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联合信息工程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举行的2021年密苏里教学周——“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拉开序幕。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嘉宾有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环球交流项目中心中国合作项目部主任章于炎博士、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张乐芳教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欣、金融学院副院长申雅琛,还有来自文化传媒学院的课程组组长和部分教师代表。本次活动由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樊荣老师主持。

开幕式首先由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张乐芳教授致辞,她充分肯定了自2010年两校合作以来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教师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合作取得的成效,回顾了历年来密苏里教学周的主题内容,对于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她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并预祝在两校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本次“密苏里教学周”圆满成功。

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张乐芳教授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环球交流项目中心中国合作项目部主任章于炎博士在致辞中提到,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在不断推动媒体创新融合发展,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自然语言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新闻传播行业中,媒体融合的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十余年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和欧亚学院之间的合作有很多难忘的瞬间,也产生了很多优异的成果,期待今年的教学周,学生能充分掌握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新闻传播领域,且能够研发出相关应用的简单项目,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成绩。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环球交流项目中心中国合作项目部主任章于炎博士

美国密苏里大学工程学院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新闻传播领域里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员卡莱布·海因兹曼

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樊荣

02 教学讲座一Python语言简介

讲座伊始,卡莱布·海因兹曼研究员向同学们详尽的介绍了四种Python语言在新闻传播领域里的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新闻的生成、抄袭甄别、新闻归纳。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卡莱布·海因兹曼研究员强调。他以聊天机器人为例:其对人类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项目的设计、代码的写入以及我们给机器人所设置的信息、功能。聊天机器人与人类的互动是自动的,它能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做出自动回答,从而实现与人类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算法新闻的生成不仅是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颠覆,更是新闻传播观念的突破。卡莱布·海因兹曼研究员通过举例来说明人们可以通过运用相关的算法和数据,对文章素材进行处理,让无序的素材可以有序融合成一篇文章。抄袭作为撰写新闻稿时最忌讳的行为,人工智能自动记忆和抄袭甄别的能力让抄袭现象无所遁形。此外,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运用自然语言的处理,并根据人们的阅读习惯,可将长篇累牍的文章进行归纳处理,从而更方便读者阅读。

西安欧亚学院密苏里教学周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十一届,围绕“媒介融合”、“数据新闻与数据可视化”、“传感器新闻”、“无人机传播”、“人工智能与智慧传播”等前沿的传媒领域问题进行教学和研讨,在学界和业界已经逐步形成了全国性学术品牌。本次教学周是工科知识领域与新闻传播的跨学科融合,也是新文科及新工科建设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文化传媒学院也与信息工程学院、金融学院联手,希望以此为契机,促动跨学科融合在欧亚学院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