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 正文

人文教育学院举办《科学研究方法与英文论文写作指导》系列讲座助力教师学术成长

2024-10-24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人文教育学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自2022年起,明确提出“八个一工程”,助力教师的成长。其中,学院陆续实施了提供系统性培训、组织教师梳理个人发展计划、搭建学院级科研平台等一系列直接有效的举措,旨在加速年轻教师在学术能力、科研能力方面的成长。而在今年7月-11月,学院特别邀请到美国休斯顿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苗博士,为教师们讲授“科学研究方法与英文论文写作指导”系列讲座。


讲座概览

该系列讲座为期8周,内容涵盖科学研究方法、英文论文写作技巧以及英文论文发表过程三个重要模块。通过上篇(科学研究方法)、中篇(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和下篇(英文学术论文投稿与发表)的系统讲授,老师们全方位地学习了英文论文写作到最终发表的流程与方法。


内容回顾

《科学研究方法与英文论文写作指导》系列讲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贯穿英文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工具运用及投稿发表等),旨在帮助老师们形成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养成科学的学术研究思维,树立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从而为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其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实现了学术思维培养与课题研究、专业学习、论文写作的同步提升,让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英文论文写作水平,真正从实践上助力高校教师的英文论文写作与发表。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感悟收获教育学专业曾红艳:非常感谢分院精心组织了本次科研培训。在学术研究方法领域,深入了解了定性、定量研究以及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其中至关重要的数据处理方式。而在英文论文写作方面,培训更加清晰明确了语言运用、格式规范的注意事项以及实用的写作技巧。培训内容系统且全面,完整涵盖了从研究到写作的各个环节,这使我们对科研流程有了透彻清晰的认识。它所具有的强大实践指导意义,无疑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以及撰写论文筑牢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未来的科研之路充满信心和期待。


  英语专业白瑞芳:李苗博士的培训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整体框架,搭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作为一名文科毕业生,我一向认为自己对数字不那么敏感,因此对量化研究打心底里有点排斥和不自信,但是这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科研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同时,培训中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结合实际研究案例的培训,也启发了我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设计自己的科研方案。感谢这次科研培训!


  学前教育专业刘念:本次有幸参与的李老师科研写作培训,驱散了我们科研新手们心中长久以来的怯懦,赋予了我们向国际核心期刊投稿的勇气。李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引领我们重新审视科研之路——它既非不可逾越的峭壁,亦非唾手可得的坦途,而是一场既艰难又充满可能的旅程。科研的核心,在于怀抱梦想,勇于将设想化为行动。


小学教育专业吕琛:通过此次科研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学术态度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在以前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我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或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讲座的学习,我开始注重每一个研究环节的严谨性,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到投稿及发表等各个环节,都将力求做到逻辑严谨、论证充分。


国际化办公室满思聪:参加了李苗老师主讲的“科学研究方法与英文论文写作”培训,我受益良多。李老师深厚的研究背景,特别是在儿童语言发展、双语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选择适合的研究设计,尤其是在定性、定量和混合研究方法的应用上,清晰地识别出自己科研需求并找到相应的研究路径。同时,文献研究综述部分让我认识到系统整合文献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我在写作和教学设计中更好地利用现有研究成果。


此外,李老师的英文论文写作和发表经验分享非常实用,特别是关于论文逻辑和表达清晰性的重要性。她的指导让我认识到学术写作和教学一样,需要严谨和反复打磨。在未来的课堂上,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对科研和写作的理解,也让我在英语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思考与创新。我相信,这些方法会帮助我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和学术能力。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总结

  “科学研究方法与英文论文写作指导”系列讲座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点燃了老师们对学术追求的热情。未来,愿各位老师带着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思维和扎实的能力,为学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图片


供稿:人文教育学院党总支

最新动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