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大众媒体的演化,信息空前繁荣,我们的生活、工作、思维、商业都发生了变化,也影响到互联网行业的方方面面。企业的营销内容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已经不能单纯地依靠经验进行营销决策,需要在对企业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洞悉消费者心理,把握市场规律,寻找市场机会,并迅速制定营销组合策略,有效开展企业活动。
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营销技能、突出实践应用,在基于商科多专业协同的基础上,学校对营销类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与构建。今天,小伙伴们就跟着小亚看看,大数据时代,营销理念是如何颠覆与蜕变的?
01课程简介
《互联网营销》是欧亚商科分院开设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课程涵盖了互联网营销基础,互联网营销策略、互联网营销方法、互联网整合营销四个模块的内容。
课程以具体互联网营销任务为依托,以营销原理为基础,以互联网营销工具运用为重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互联网营销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互联网营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企业营销实践与市场运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参考,为各级工商企业、管理部门、各类营销及金融机构培养具备互联网营销知识和技能、有开拓和创新精神、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PART1:课程培养能力
PART2:学生达到的目标
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图
02课程设计与实施
PART1:课程体系重构
本课程的设计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邀请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重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素质、能力。
课程体系重构图
PART2:课程培养体系
整个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职业化元素贯穿始终,四个课程模块分别匹配行业认知能力、互联网营销分析能力、互联网营销推广能力、互联网营销整合与创新能力 。
课程培养体系图
PART3:课程实施
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课、实践课、辅导课,以参与式、协作式、混合式教学等为基本形式,具体教学方法有:案例讨论、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社会实践教学。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企业专家参与加深深度;通过小组负责制,项目导入加强互联网营销技能训练,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有针对性辅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互联网营销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树立互联网营销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互联网营销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营销活动实践。
课程实施方式图
我们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相互协作,参与分享,发挥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表达,正确交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堂小组分享展示图
阶段学习成果
小组学生通过行业调研,综合利用本课程所介绍的互联网营销的方法和技能,围绕某行业针对具体产品进行网络推广,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互联网营销实践方面的能力。
小组阶段学习成果展示图
03课程评价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所以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在注重期末考试的同时,通过平时成绩考查,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正确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考核内容及分值如图所示:
课程考核评价图
04课程建设团队
由于营销行业的社会分工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拓展,以及商科的融合发展,对平台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主动适应行业发展与变化的外部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由来自商科的物流贸易学院、休闲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的老师们组成了课程建设团队。
李静,讲师,课程负责人
李红新,讲师,课程策划与实践教学设计
陈唯静,讲师,教学研究与课程资源建设
孙晶,讲师,教学研究与课程资源建设
朱德军,助教,教学研究与课程资源建设
刘欣,助教,课堂管理研究与课程资源建设
张瀛,企业讲师,企业资源引进与实践教学设计
05学生学习成果

PART1:学生项目展示
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中也涌现出了一些好的项目,内容涉及农业、医疗、旅游、共享经济等多个领域,一个个优秀作品的呈现,反映出学生互联网营销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学生团队项目展示图
PART2:学生竞赛获奖
2018年7月,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陕西赛区选拔赛在西北政法大学展开,物流贸易学院共报名26个项目,参赛学生达104人,获得奖项15项,覆盖学生50余人。
第八届“三创”大赛参赛团队
经过激烈的角逐,物流学子喜获二等奖、三等奖共15项。学生们巧妙的构思,科学的论述,精彩的陈述以及项目本身的商业潜力无不获得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学生团队竞赛获奖证书图
PART3: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左)vvin学生团队的项目“ARriver—基于AR技术的APP导航”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
(右)igreens学生团队的项目“‘i-grees ’垃圾分类回收智能平台”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
06尾声
课程体系的重构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形成系统、规范、立足岗位、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既要借鉴成功的经验,又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互联网营销》课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突破学科壁垒,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职业化元素贯穿始终,推进产教融合,邀请企业老师参与课程建设,多方协同育人,以赛促教,促进学生竞赛成果转化,培养学生互联网营销思维和创新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灵活性。
随着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后期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赛教结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积累优秀案例和优秀学生作品,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形成一整套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让更多的学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