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过后我的也随着万物一起被润湿过,那一抹刺眼的阳光的到来我的真期盼,原来世界真的很美好。各位前辈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2023年10月21日,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老师们的带领下,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此次为期两天的延安研学之旅。第一次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一起去研学,内心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既能学习新的知识,又可以结交到新的朋友,正所谓“寓教于乐”是也。清晨,伴随着第一声鸟鸣,我们便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在旅途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也对中国的革命历程有了新的理解。
一间间窑洞旧址、一张张老旧照片,都在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们当年在这里艰苦奋斗过的生活。走进中央大礼堂,陈列着简陋的条桌和木椅,飘扬着依旧鲜艳的党旗……通过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讲解以及我们查到的资料,我们了解到杨家岭革命旧址曾是中共中央驻地,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居住。在杨家岭期间,我们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发起大生产运动,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目标;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吹响新民主主义先进文化号角;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全面抗战伟大胜利。春日的杨家岭革命旧址,古柏挺拔,远山苍翠。走进旧址,庄严肃穆的中央大礼堂巍然矗立,鲜艳的党旗在礼堂顶端迎风飘扬。饱经岁月洗礼,七大会址依然风姿如初。会址内,主席台的陈设一如77年前朴素,只有几张条桌和十几把木椅。会址两边墙上悬挂着六个“V”字旗座,旗座上各插四面党旗。礼堂后墙“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为大会题写的主题词。谈到中央大礼堂旧址,不得不说说其建筑师:杨作材。杨作材(1912年—1989年):江西九江人,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务处处长、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等。设计并指挥建造了延安中央大礼堂、中央军委机关礼堂等。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并在杨家岭建立了中央红军总部。此后,杨家岭便成为了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在杨家岭期间,中共中央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如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党的七大等。这些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来到陕西延安杨家岭,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必胜的决心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这里不仅中国共产党孕育革命火种的地方,更是新的希望之火熊熊燃起的地方。
枣园革命旧址像极了另外一个世界。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枣园因其多枣而得名。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期间,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抗战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在此居住过。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而建立的博物馆。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住宝塔山。置身于一幕幕军民大生产复原场景中,不知何处传来一曲悠扬的《南泥湾》,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段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岁月。彼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对革命根据地反复进行了大规模扫荡,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为摆脱困境、打破敌人的封锁,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十三载峥嵘岁月、十三度辉煌春秋,一个伟大的政党在这片革命热土上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出壮丽的篇章。这片黄土地,因此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试验区”,也是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历经风雨飘摇,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宛若历史老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奋斗历程。
站在六中全会会址旧址前,我沉浸在浓浓的历史氛围中,不禁被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制定的战略政策所折服。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追寻鲁艺前辈足迹,践行艺术为民宗旨。延安鲁艺,在烽火岁月中创立,在革命战斗中成长,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革命文艺人才的高等学府。她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不仅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革命文艺的摇篮、新中国文艺的发源地。
革命是春风吹拂下冰封已久的慢慢融化的小河;革命是白茫茫的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暗香浮动的红梅;革命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革命是无边的暗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至此,为期两天一夜的研学之旅到此结束。此次旅程不光是学习,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反省与改进,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严于律己,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遗志,继续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让我们再次呼喊出本次研学之旅的口号:“弘扬延安精神,共筑中国梦想”!少年们!革命胜利的春风已吹拂过我们每一个人的脸颊,让我们一起努力,将这美好的景色继续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让“三牛精神”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作者:付荛 吴思怡 张豪月 闫蕊 甘祺
投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