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晚上19时,子洲县“幸福脱贫 光荣脱贫”表彰大会”在子洲县影剧院举行,我校定点帮扶村——子洲县淮宁湾镇前淮宁湾村贫困户王占军荣获子洲县脱贫致富先进个人。

王占军,男,汉族,1969年出生于子洲县淮宁湾镇前淮宁湾村。该同志自幼家境贫寒,无力上学,目不识丁。贫穷、饥饿、缺衣、少穿成了陪伴他成长的家常便饭,可能正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使天生开朗乐观的他养成了一种顽强、勤奋、诚实、善良、持之以恒、不甘落后的良好秉性,为了让全家老少能有一口饭吃,他从小就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为年迈多病的父母分忧解难,挑水、种地、做饭、洗衣、割草、放羊……没有他不会干和不愿意干的,长期的辛劳和磨练,似乎让他比同龄人更加懂事、成熟和善解人意,憨厚老实的他给左邻右舍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勤劳、善良、诚实、可靠。
眼看就到了要成家的年龄,谁都不愿意将女儿嫁给这个一贫如洗的老实娃,贫穷和文盲就像两个戴在他头上的紧箍咒,成为他讨娶媳妇的最大障碍,直至快40岁的时候,通过亲戚和热心人的帮助才娶上一个比他小10多岁的智障女薛盼盼为妻,两人相依为命,因夫妻都是文盲,没有任何计划生育基本常识,结婚一年后便连续生下7名千金女,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王占军深知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便暗下决心,工作更加积极努力,在妻子和孩子均无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他克服重重困难,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勇敢挑起生活的重担,为了不让孩子和爱人受冻挨饿,他既当爹又当妈,风里来雨里去,在种好庄稼和照顾好全家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凭自己的体力为村镇村民和商户装卸货物挣些辛苦钱养家糊口。
热心的邻居们看到他一个人拉扯这么多孩子很不容易,有时也经常主动到他家帮忙照顾小孩,把自己家孩子穿过的旧衣服捐赠给孩子们穿。
村委会和镇政府也对这个特殊的家庭给予了必要的帮助,及时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让其最大限度地享受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为其提供公益性社会岗位(护林员),且享受低保待遇。

2012年,我校与前淮宁湾村建立了“两联一包”结对帮扶关系,我校领导和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学校从上到下高度关注这个特殊家庭,每年定期到他家进行慰问和家访,详细了解家庭的具体情况,研究和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并让该校后勤集团党总支与该贫困户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定期通过动员党员和教职员工捐款捐物和慰问等方式向这个特殊的家庭捐赠现金、衣物、床上和学习用品用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日常的基本生活和孩子们的上学问题。
虽然他的妻子有先天性的智障,行动有些迟缓和迟钝,但他从来没有嫌弃和抱怨过,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和烦心向妻子发过火,似乎更能体谅到妻子在家中的不易和重要,虽然生活简单,但家里时刻充满着欢声和笑语,虽然他没有文化,似乎又能做到有些有文化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
因为孩子多,所以负担重,正因为这样,他就越能将这种压力变为动力,有时干完繁重的装卸活后,回家还得给全家人做饭,等孩子们端上热气腾腾的米饭的时,他已经在炕上抽空赶跑几分钟的瞌睡虫了,这对他来说算是不太多得的奢侈享受了……,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为她们下午还要上学,又不得不将自己的老爸叫醒……,这样的情景驻村队员都遇上过不知多少次了。

王占军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孩子们看到老爸那么辛苦,似乎个个都很懂事,大的带小的,姐姐们争先恐后给最小的妹妹穿衣、洗脸、喂饭……,几个上学的姐姐学习一个比一个踏实用功,成绩一个比一个好,大女儿王雨杰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其它姐妹们树立了榜样。
多年来,尽管政府、社会和周围群众给了他们必要的帮助,但他本人不等不要不靠,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坚定信念,依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为这个特殊的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每年光利用闲暇时间通过替人装卸货物创造的价值都在两万元左右,2018年达到并超过脱贫标准,他本人主动提出申请退出贫困户行列,并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这么多年来给予我家这么大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今后一定会更加勤奋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人,让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她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相关链接:
(工会 供稿/摄影)